铸魂育人春潮涌 立德树人帆正悬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汇报并个人心得体会
张红庆
一、一次触动心灵振奋人心的座谈会
2019年3月18日,一个令我们思政课教师激动和振奋的日子——当天晚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新闻通过央视“新闻联播”传遍全国,恰如春雨滋润着我们思政课老师的心田,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令人彻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学校党委书记就指示:思政部要在第一时间召开学习讲话精神讨论座谈会,组织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知迅速下达,思政教师们群情振奋,迅即行动起来,积极筹备座谈会,思考发言内容。3月19日下午1时,我们在9号楼“新时代传习所”召开了全校思政教师和有关人员参加的“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随后及时投稿宣传报道,并将我校校园网发布的宣传内容链接转发到由全省各高校思政院部领导239人组成的吉林省思政群“吉马之家”。此事在群中得到省主管领导的肯定,省教育厅主管领导张立军同志留言:“长汽高专老师们的讨论很真切!”事后得知,这是吉林省高校中反应最快,最早在播发新闻18小时之内就组织召开的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这件事也充分说明了学校党委领导政治站位高、政治意识强。同时也反映了全体思政教师对此高度关注重视、坚决拥护、快速反应、积极行动的政治素质。说明他们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工作作风。他们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是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吗?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总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让我们这些思政课教师深感从未有过的光荣和自信。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受到巨大鼓舞。
座谈会上,全体教师难掩激动心情,踊跃发言。朱颖华教授说,3月18日,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是极其难忘和特殊的日子,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光荣,同时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压力和使命。思政课要创新,我们要努力去做,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统一”,把思政课做成“金课”,做成深受学生欢迎的课。
聆听完各位老师情真意切的发言后,我谈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悟,并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切合实际,切中时弊;针对性强,指导性强,非常及时必要重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我们做为思政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自觉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深远历史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潜心问道,找差距补短板,讲好每一节思政课,做让学生喜爱的思政老师。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做到:一是要认真学习讲话,深入领会,勤于实践。要带着责任学,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担当责任,履行使命。二是要用“六条要求”对照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激励完善自己。三是要用“八个相互统一”为指导,推动思政课创新。四是要重视用好人格力量,真信,真懂,真做。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影响学生。五是要以座谈会重要讲话为动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随后,全体思政教师通过认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用心用脑用笔和积极的行动写出了近5万字的学习心得体会,汇总后于3月25日,也就是距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重要讲话仅一周时间,印制出版了75页的心得体会汇编,并分发交流学习,相互提高。
二、做好新时代学校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10xin”
我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座谈会讲话精神,结合本人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写出我的心得体会——做好新时代学校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10xin”。
所谓“10xin”,即拼音同为xin的十个汉字“心、新、辛、锌、忻、信、芯、馨、薪、欣”所代表的字义及其引申含义。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必须体现“10xin”:
(一)“心”——
教师要全身心投入,用心教学。通过对课程的精心设计、用心备课,对学生的精心引导,用心栽培,让学生在真懂真信、心悦诚服中陶冶锻造一颗中国赤子之心。
作为新时代“人类灵魂工程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无论传播与塑造,都必须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激发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把党对高校的政治要求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效益。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只有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二)“新”——
思政课要在面对新情况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展示新作为上下功夫。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变化,现时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归纳总结为“思多元、骨钙缺、舆情快、过滤慢、期待高、能力弱、触点多、燃点低”。特别是在意识形态这个大餐桌上食物杂乱,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迎合低级口味的低俗劣质错误思想意识的小食品充斥其中。必须让学生学会鉴别真伪优劣、选食品质好的思想营养餐。我们要站在意识形态高度,创新思政方式方法,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我校大思政育人特色体系。例如“六师辅导”、“五个结合”、“三个渗透”相互衔接、贯通、补充、完善。突出抓好落实解决学生工作中的急、难、重点、热点、关注点、矛盾点、突发点;各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和大型活动要实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提高政治站位,充分体现“课程思政要素”,从而在瞄准高点、聚焦时点、凸显亮点、攀登顶点的过程中,在做有意义的教育事业中达到培养锻炼人、成长成全人、成功成就人。
(三)“辛”——
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辛勤努力和付出,才能精彩呈现讲好每一堂课。
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要精研教材,对每一个教学主题和环节精心设计,真正无愧于总书记“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肯定。
我们肩负“三传播三塑造”时代重任,要有针对性地辩证施教,做到“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努力做到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发挥三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除了思政课,其他各门课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让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
(四)“锌”——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成长阶段最需要“锌”这个微量元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铸魂育人之“锌”。要精心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灌输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树立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办好思政课,让学生入脑入心,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直击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
(五)“忻”——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开导启发、指点迷津、启迪心灵,激活向善与美好的思想力量。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近年来,思政课打破传统走出教室,与实践相结合,变得有温度、接地气、见实效。思政课教学在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如边演边讲、用视频讲、请学生讲等,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
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才能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思政课“有滋有味”,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育人效果,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优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工作,让思政课堂更加魅力四射。
(六)“信”——
思政课是树立人生信仰的课。要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理想信念和民族自信心,真信真做。
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培育新人凝聚中国力量。
要深刻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要“以理服人”,就要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光芒引导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讲清楚,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
(七)“芯”——
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芯片”植入头脑,用体现中国精神、具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意识的中国头脑指导行动和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辩证关系,珍惜韶华,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八)“馨”——
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馨香,沁人心脾,充满温馨。
政治思想教育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应是“生日蛋糕”、节日鲜花。要了解适应学生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润物无声,入心入脑。要善于让意识形态工作这盘菜变得既富有营养,又有滋有味,使其色香味意形养俱佳,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和肠胃,好消化易吸收。让学生得到有真情、适温度、富理性、净灵魂、可感知的获得感。只有接地气的高大上,才能抵达人心,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
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教育,就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去伪存真健康的精神食粮,解决思想实际问题。不应是空中楼阁中摆设的虚幻闹钟,去唤醒镜中花水中月,也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一道残阳铺水中”去“隔江犹唱后庭花”。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亮剑振威。
(九)“薪”——
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薪火相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如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西汉刘向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代王夫之的“知行相资以为用”,等等。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
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才能推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十)“欣”——
通过前八个“xin”的综合实践作用,最终要达到政治理论让学生欣然接受,授课反馈要令老师心安欣慰。
思政课改革创新一定要贯彻落实“坚持八个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先于学生修身,用自己的精彩理论和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影响学生。
注重对学生加强思想建设和正面引领,身体力行,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领放在首位,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家园建设。——用心用情,“料理”“富情感、有温度、上品位”的“三合一”育人营养餐。例如:每周在微信群中发表“周声心语”。对实习生所反映出的的思想认识问题,总结点评、答疑解惑,予以指导。在“蘑菇丁”开辟“周记阅享”栏目,将学生每周的《周记》佳作群发给其他学生分享借鉴,激励优秀,鞭策落后,示范提高。
三、瞄准目标积极进取,对标高位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用讲话精神指导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对学生的宣教导向工作。
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要以自信、奋斗、担当的精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当好学生引路人方面学思践悟,凝心聚力,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由多个“平面”相互连接构成的“立体”。要重体系抓建设,注重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人员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宣传文化建设。注重调动发挥全员积极性,使教师团队、学生工作团队在工作中形如多面体,既能独当一面、又彼此相互依托帮衬、互为支撑。注重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团队中相互协作达成优势互补,形成团队立体协同合力效应。健全全员育人一体化格局。“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要继续推进我校的“五课堂联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普特兼顾,实事求是。扎实完成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自选动作谋新意。根据学情和对象不同,采取不同方法和策略——浅湾喧浪,深潭藏波。探索思政差别化教育管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
铸魂育人春潮涌,立德树人帆正悬。我们要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调整不平衡深耕不充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负责态度,以培养未来“德能并进,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汽车行业职业人的使命感,更好担起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指导者的责任。